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黨史、國史教育,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張家口橋東區扎實開展“黨史教育工程”,創新方式,通過生動、直觀、趣味性強的活動,耳濡、目染、親身參與的方式,讓黨史課程“有看頭、有聽頭、有學頭”,使黨史教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學生頭腦中。
“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在學校開展黨史教育,讓青少年知黨、愛黨、跟黨走,也是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推進,橋東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張向榮,對于黨史教育進校園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2015年5月,橋東區部分黨員干部到井岡山干部學院學習,受到該校富有感染力授課方式的啟發,區委書記羅利民主持謀劃了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實施“黨史教育工程”。橋東區專門成立了黨史教育工程領導小組,同時聘請張家口市各界知名文化人士,組成黨史教育專家顧問團;由全區骨干教師組成黨史教育區本課程開發小組,編制出區本黨史教育課程《中國夢 黨史情》,一場青少年黨史教育的拓荒之路在橋東區教育系統拉開序幕。
“黨史教育不是坐在教室里一味地說教。生動、直觀、趣味性強,耳濡、目染、親身參與——只有注重教育特色,黨史教育活動才會充滿活力,才能對青少年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使黨史教育從進學校、進課堂,到進學生頭腦,才能從小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作為教育系統的老兵,張向榮頗有感觸。
“雖然生命永遠地消失了,但許許多多像保育院院長和保育員一樣前赴后繼的無名英雄,卻用無私的大愛迎接著新中國黎明的曙光”……秋季新學期伊始,“永遠跟黨走”活動又一次在張家口市工人文化宮上演。臺上,演員們全情投入;臺下,觀眾們也入情入境,情緒也緊隨著劇情時喜時悲。
橋東區教育局社區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永遠跟黨走”活動導演席恒君告訴筆者,以展演的方式讓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學習歷史,是黨史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
席恒君介紹,“永遠跟黨走”以講國史、黨史大背景為主線索,以追尋、銘記、傳承、逐夢為脈絡,嵌入旁白、舞美、音視頻、聲光電等舞臺元素,演繹了中國共產黨從創建、發展、壯大至今等六個不同奮斗時期的風雨歷程。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橋東區還啟動了學校輪回演出制,即選出不同的六所中小學,分別演繹六幕劇“燈、星、火、光、路、夢”命名中的一個部分,并在原有六所學校已生成的節目劇本的基礎上,由各校繼續完善,加入長征、抗洪、抗震、抗擊非典等內容,讓更多的師生在神圣的黨性教育中得以凈化和洗禮。
與此同時,另一種黨史“演繹”,以更為溫和的方式進入橋東區中小學生的課堂。剛剛完成二次修訂的區本黨史教育教材《中國夢 黨史情》已陸續走進學校,目前全區多所小學已經開展了黨史教育課程。為確保黨史教育課程適應中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水平和身心發育特點,符合教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和要求,“視頻概述+情景再現”的表現手法,課堂教學、激情教學、互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老師采取和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授課,讓孩子們知黨史、感黨恩,進一步激發了青少年的愛黨愛國熱情。
“使青少年真正受到黨史、國史教育,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做法,讓廣大青少年有意愿參與其中。而就近一年的推廣、探索成果來看,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到了。”席恒君介紹,橋東區還開展了黨史展覽、黨史演講、研學旅行等系列黨史文化進校園活動,將黨史教育的陣地從課堂拓展至課外,讓黨史國史教育真正實現了深入持久、規范化、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