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被譽為“新中國革命五大圣地之一”的西柏坡村,是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召開,“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雖遠在太行山深處,但揚名中外,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使這里成為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山縣西柏坡革命舊址同閆青海握手交談。
閆青海,作為西柏坡村第一個萬元戶,一名老黨員,依托紅色資源打贏了脫貧翻身仗,同時也見證了整個西柏坡村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遷。
1948年,2歲的閆青海生了一場大病,村醫表示無能為力,閆青海被母親用破葦席片兒包裹著放到了村邊的碾盤上。當時,借住在閆青海家的董必武夫婦在回家路上發現了這名被拋棄的“小房東”,董必武夫人何連芝將閆青海送到了中央醫院的東柏坡醫務所,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活蹦亂跳的閆青海回來了。
1968年,年滿20歲的閆青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西柏坡村黨支部副書記,一干就是15年。
那時候,西柏坡村村民住的是簡陋的土坯房,吃的是緊俏的統銷糧。西柏坡的窮苦如同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了閆青海心頭。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也漸漸吹出了一片新天地。面對村民一貧如洗、守著三分薄田度日的光景,身為副書記的閆青海做了一個決定,“要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于是,閆青海發動村里五六個壯勞力與其一起到石家莊當搬卸工。閆青海一邊積累資金,一邊思索接下來的路怎么走。1981年,閆青海下海經商,成為村里第一個“老板”。靠著賣布,閆青海搖身變為村里的第一個萬元戶,成為人人都艷羨的對象。
那段時期,毛澤東、朱德、董必武等領導人舊居,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九月會議會址等已經完成復原建設,一批又一批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的游人來這里親睹紅色圣地。日漸增多的游人讓閆青海嗅到了新的商機。90年代初期,閆青海牽頭組建了西柏坡水上旅游公司,開始集中管理游船、統一分紅,提高了西柏坡人民的生活質量。
現如今70多歲的閆青海并沒有停下腳步,照看晚輩、侍弄菜園,有需要時也還會再去當游船司機帶游客游覽。“大家都喜歡坐我的船,因為覺得坐我的船舒服,而且還可以聽我講當年黨中央在西柏坡時的故事。”
紅色歷史基因加上這些年的基礎條件改善,將西柏坡村塑造成了聞名中外的中國革命圣地,成為了建設美麗新鄉村、鄉村振興的樣板。
閆青海的愿望就是將西柏坡紅色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西柏坡紅色文化、牢記西柏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