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時期鑄就的一座精神豐碑,是全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我們要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以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我們黨在西柏坡時期實現了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在西柏坡,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審時度勢,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指揮了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最終以殲敵150多萬人的戰績取得戰略決戰勝利,中國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已成定局,奠定了新中國立國基礎。
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億萬農民獲得了安身立命的土地;我們黨發布“五一口號”,各民主黨派紛紛響應參加新政協,自愿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形成了反對國民黨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我們黨提出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籌備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從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我們黨在西柏坡時期規劃了新中國發展藍圖。
在解放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轉變的情況下,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提出“使黨的工作重心逐步地由鄉村轉到城市”。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發展藍圖,討論了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從鄉村轉到城市,以生產建設為中心的問題,確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使中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推動和發展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保證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做了充分準備。
我們黨在西柏坡時期孕育形成了新的革命精神。
西柏坡時期的偉大實踐,不僅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還孕育形成了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為奪取全國政權后經受住執政考驗,做了充分的精神準備。面對革命即將勝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化,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也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追溯新中國從西柏坡走來的歷史,展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深切感受到,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時期鑄就的一座精神豐碑,是全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正在征程中”,“‘考試’仍在繼續”。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立足于燕趙紅色沃土,以“弘揚西柏坡精神”為己任,被多地黨政機關、黨校、組織部門、大型央企選定為西柏坡精神培訓基地、黨性教育基地、綜合能力提升培訓基地;課程采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紅色尋訪等多種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去感染、教育人,讓每一位學員在切身的實際活動中領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以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在工作中凝聚智慧、提升政治覺悟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