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身體力行、進德修身,注重修煉自己一塵不染的道德品質
李大釗不僅注重過簡易的物質生活,而且更加注重修煉自己一塵不染的道德品質。1916年以前,北京大學的校風很成問題。師生中打麻將、捧戲子、逛妓院成為風氣。蔡元培于1916年冬到北大任校長。隨后,蔡元培發起成立進德會。這個組織以不嫖、不賭、不娶妾為基本戒條,遵守這三個戒條而加入的稱為甲種會員。李大釗一入北大即加入進德會,自認甲種會員。入會后,李大釗嚴守進德會不嫖、不賭、不娶妾的戒條,言行統一,克己待人,被師生稱道。1919年6月,李大釗被選為進德會的糾察員。
李大釗說:“兩性相愛,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應該保持他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強制他、侮辱他,污蔑他、屈抑他,使他在人間社會喪失了優美的價值。”李大釗一生也充分踐行了自己的這一觀點。李大釗的夫人趙紉蘭年長他6歲,是其祖父為其包辦所娶。雖然如此,李大釗對夫人始終溫柔體貼,不離不棄。李大釗在閑暇之際,就教夫人讀書認字,使得她能夠“讀懂紅樓夢”。李大釗還熱情地把妻子介紹給到家里來的革命同志和青年。為了對客人表示禮貌,他還幫助妻子換衣服,扣扣子,細心地拉平衣襟。李大釗在大學里是教授、學者,可一回到家里就幫助妻子做飯、照料孩子,沒有一點教授、學者的架子。他常對客人說:“革命者對待愛情,不能像那些紈绔之人,當了官就另交朋友,發了財或地位變了就改娶老婆。”1927年4月,李大釗被捕后,在《獄中自述》中寫道:“釗在該校(即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筆者注)肄業六年,均系自費。我家貧,只有薄田數十畝,學費所需,皆賴內人辛苦經營,典當挪借,始得勉強卒業。”在這里,李大釗深深表達了對妻子默默支持自己學習以及投身革命的感念之情。
李大釗高尚的道德品質得到了社會公認。在舉行公葬募捐時,不論政見相同與否,人們都對李大釗抱有崇敬之情,紛紛募捐,政見相左的汪精衛捐了1000塊大洋。與李大釗進行過“問題與主義”之爭的胡適,也在其文存第四卷的扉頁上寫道:這一卷獻給李大釗等四位先生。
李大釗的三個子女
以高雅情趣培育子女品德,通過音樂等對子女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愛子,教之以義方。李大釗既注重修煉自己的情趣愛好,還十分注重以自己的情趣對子女進行品德涵養。李大釗喜歡栽樹種花,而且還善于通過種花種樹等對子女進行品德教育。據李星華回憶,有一次李星華看見一朵紅色的牽牛花,非常喜歡,正要伸手去掐,卻被李大釗用手攔住了。他說:“花一掐下來就會蔫的,不如讓它長在上面大家看!”這句話給李星華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也從中體悟到了相應的人生哲理。
李大釗很喜歡體育,特別喜愛下軍棋。他一有空,就與子女下棋。一玩起來就和孩子一樣,既活潑又認真。李大釗雖然喜歡下棋,但從來沒有給子女買過棋子。每當下棋或棋子不全的時候,李大釗就讓子女自己作棋子,并在旁邊很耐心地一點一滴地教子女。李大釗同樣也在下棋過程中給子女以品德教育。在下棋過程中,其夫人曾認為,態度不必過于認真,對此,李大釗說:“要是不認真,那還有什么意思呢?玩也應當認真,要不就很難提高他們下棋的水平!”
李大釗自己好音樂,而且善于通過音樂等對子女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他曾以子女演唱的《校歌》,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個歌子太不現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撒謊嗎?”“要建設稱得起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這樣合乎理想的學校,在今天的社會里根本做不到。只有將來實現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我們的孩子們才可以進那樣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他還一遍遍地教子女演唱《國際歌》和《少年先鋒隊歌》。不僅如此,李大釗還給孩子講解了歌詞的意思。據李星華回憶,給其印象最深的幾句就是:“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
在假期或夜晚,當李大釗比較空閑的時候,他就朗誦古詩給子女聽。每次朗誦完一首古詩,他都逐字逐句地給子女作一番解釋。李大釗經常以古詩對子女進行教育。通過《石壕吏》《孔雀東南飛》《賣炭翁》等教育子女認識封建社會的現實,以及封建家庭的黑暗。
(來源:河北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