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七屆二中全會:革命勝利前夜的轉變
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召開的唯一一次中央全會。會議的目的是迎接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擘畫新中國的未來。
七屆二中全會是在革命勝利的前夜,我們面臨著從解放戰爭勝利到新中國建立的大轉變時期召開的。當時我們解放了東北、華北,怎么鞏固這個勝利,再從這個勝利轉到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后,制定什么樣的政策等,這些問題都要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定下來。七屆二中全會也是歷史轉變關頭。
圖:七屆二中全會
這個時期我們黨的領導力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戰略性。我們黨要實現戰略轉變,就是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1927年我們從城市轉向農村,以農村包圍城市。到了1949年,中央明確提出來我們的工作重心轉向城市,開始由城市領導農村的新時期。這個轉變是戰略性的。
第二是全局性。七屆二中全會要解決一個全局性的戰略決策,即怎么去爭取全國的勝利。為此全會提出了三種方式:北平方式、天津方式、綏遠方式。北平方式就是和平解放,天津方式是打下來,綏遠方式是先掛起來,放一放。最終我們以三種方式來推進和實現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
三是政策性。戰略方針有了,就要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經濟政策、政權建設的政策、土地政策、外交政策等。離新中國成立還有半年時間,這些基本政策都要事先作出決策和部署。
四是制度性。對新中國的制度建設進行了一系列設計,規定了國體、政體。我們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通過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圖:西柏坡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五是預見性。預見性主要體現在提出“兩個務必”。那時候我們黨還沒有全面執政,毛澤東就預見到如果共產黨人奪取政權以后,驕傲自滿、貪圖享樂,就難以抵擋住糖衣炮彈的襲擊。另外,一些黨員干部存在打天下坐天下的農民革命思想,這些錯誤思想都要克服。毛澤東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從“兩個務必”,我們再看后來的“三反”“五反”時暴露出的問題,就可以看到毛澤東是多么地高瞻遠矚。也正因為如此,七屆二中全會的精神具有跨越時空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就要求我們黨內同志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習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學習紅色歷史,不僅是為了了解昨天,更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和開創明天。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將紅色革命文化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將理論教學與實地講授結合起來,將講授式教學與體驗式教學結合起來,打通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圍墻,通過現場教學和親身體驗,讓紅色歷史生動地呈現在眼前、映照在心靈、鐫刻在腦海,使學員對中國革命精神、中國近現代史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對中國的苦難與輝煌有深層的理解,感受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性,從而能夠激勵新時代的黨員干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