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習近平總書記評價朱德“是我國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顆巨星”。這顆巨星在中國革命史特別是軍事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朱德參加了辛亥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以及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對人民軍隊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46年11月30日,延安舉行慶祝朱德60壽辰的大會。周恩來指出:“全黨中你首先和毛澤東同志合作,創造了中國人民的軍隊,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寫下了新的紀錄。”
圖:西柏坡時期的朱德與康克清
首次提出了游擊戰中的“十六字訣”
井岡山會師后,朱德主要負責指揮軍事,他根據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和井岡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十六字訣”。聶榮臻曾經指出:“在井岡山時期,為了有效地對付敵人的‘進剿’和‘圍剿’,朱德同志通過實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然后上升到理論,提出了有名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肯定。毛澤東同志在后來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稱贊十六字訣是‘樸素性質的游擊戰爭基本原則’。”1929年4月5日,紅四軍前委在給黨中央的信中,將紅軍游擊戰爭的作戰原則,正式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同年9月28日,黨中央在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將其稱為“十六字訣”。
朱德提出“十六字訣”并不偶然,與他早年豐富的軍事活動緊密相連。“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在川、滇同北洋軍閥等打仗,打了10年,總是以少勝眾。在軍事上的主要經驗,就是采取了游擊戰爭的戰法。記得在莫斯科學習軍事時,教官測驗我,問我回國后怎樣打仗,我回答:戰法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當時還受到批評。其實,這就是游擊戰爭的思想。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起了一點帶頭作用。”“十六字訣”是朱德在軍事上的一大創造,為人民革命戰爭勝利奠定了軍事理論基礎。
系統闡述了東北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1945年8月23日,朱德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言指出:東三省我們一定要去,還要派大批干部去開展工作。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離開延安飛赴重慶同國民黨蔣介石進行談判,朱德在送走他們的當天下午,在中央大禮堂向中央機關干部作報告時指出: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安全回來的可能性大。談判會有結果,但不會那么順利,我們要積極向東北發展。他認為,東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如果我軍取得了東北,就可以使東北、華北連成一片,避免受到蔣介石軍隊的夾擊。東北有大文章可做,蔣介石的部隊“大部分在南方,到東北要走半年”“即使走到了,他有百把萬人,我們也有百把萬人,頂多還是他占城市,我占鄉村”。我們現在要派5萬軍隊、萬把干部插進去,將來還要派更多的人去。他同時還告誡大家:我們到東北去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做事,是去爭取3000萬群眾和我們在一起。我們有很大的希望把東北變為民主的東北。
朱德不僅對干部包括即將去東北工作的干部作報告時分析東北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還多次在中央會議上闡述東北的重要性。1945年9月14日,中央政治局開會聽取沈陽市衛戍區司令員曾克林關于東北工作情況的匯報,并討論東北的工作問題。9月17日,朱德又同劉少奇、任弼時致電在重慶的毛澤東、周恩來,提出“向北推進、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主張力爭東北,控制熱河、察哈爾。除派部隊去東北外,必須立即調集10萬至15萬軍隊去冀東、熱河一帶。在9月19日和9月26日的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朱德仍強調爭取東北的重要性。
圖:朱德西柏坡舊居
全面總結了一整套攻堅戰經驗
1947年3月26日,黨中央在陜北清澗縣棗林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五位書記進行了分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陜北負責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朱德、劉少奇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朱德一到晉察冀根據地平山縣后,即同晉察冀軍區領導人會商,決定由聶榮臻召集團以上干部會議,總結以往的作戰經驗教訓。隨后,又具體地幫助他們改組了野戰軍,建立了軍區后勤部,使之各司其職。他的這些富有開拓意義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晉察冀野戰軍奪取6月中下旬的青(縣)滄(縣)戰役、保(定)北戰役和9月上旬的大清河北戰役、10月中下旬的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清風店戰役后,朱德又同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考慮下一步攻打敵人堅固設防的城市石家莊。
1947年11月6日,石家莊攻堅戰打響。經過7天激戰,晉察冀野戰軍殲敵24000余人,開創了人民解放軍攻占大城市的成功范例。從戰役前的準備、戰役過程到戰役后的總結,都凝聚了朱德的心血和汗水。他所總結的連續爆破、坑道作業、塹壕作業、集中火力兵力、突破一點、穿插分割等一整套攻堅戰術,被迅速地推廣到全國各個戰場,為指導攻堅戰提供了經驗,在加速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12月10日,朱德寫了一封信給黨中央和毛澤東,信中總結了石家莊戰役的經驗,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重視,黨中央立即將朱德這封信向各中央局、野戰軍轉發,要求遵照執行。
朱德除具體指導石家莊攻堅戰之外,還指導了晉冀魯豫軍區的臨汾攻堅戰。在東北野戰軍對長春攻堅尚無把握的關鍵時刻,朱德提出長春可能攻下的條件多,并提出兩條攻堅方案:強攻與長圍。
科學預見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問題已經提到了黨中央的議事日程上,朱德也同樣在考慮戰略決戰的相關問題,并對遼沈、淮海、平津這三大決戰進行了科學預見,主要體現在四次人民解放軍總部作戰局的講話中。
第一次是1948年8月23日,朱德就解放戰爭第三年的任務、戰略決戰的地點、時機和條件等發表了看法。第二次是1948年10月1日,朱德對各戰略區的形勢進行了分析,他說:現在東北的敵人已不可能進關,我們可以在東北將他們消滅。第三次是1948年10月16日,朱德對三大決戰的進程作出了預見。第四次是1948年11月26日,朱德指出:東北決戰已把敵人消滅了,現在,正在徐州地區進行決戰,平津決戰也即將開始。朱德在總部作戰局戰況匯報會上的四次講話,精辟地分析了全國各個戰場的局勢,對人民解放軍發起大規模的戰略行動并取得勝利起了重大作用。在1948年12月的全軍后勤會議上,朱德提出了一年之內就會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美國不會出兵也不敢出兵,并預言 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軍休整一下即橫渡長江。之后解放軍在各個重大戰役的具體進展和發展歷程,充分展示了朱德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軍事首長的精湛指揮藝術和謀略水平。毛澤東曾高度評價他“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打鐵必須自身硬。”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奮力把老一輩革命家未竟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這是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關鍵所在,也是對老一輩革命家最好的紀念。
老一輩革命家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激勵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前仆后繼,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依托燕趙紅色資源,搭建黨建學習大課堂,以實地、實景為依托,帶領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在新時代下,傳承紅色基因,履行新的使命。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