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正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優越、文化資源豐厚,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樓”之說。過去1600年間一直是郡、州、路、府、縣治所,五代后唐時曾設為北都,后來占據此地的契丹更將之升為中京。習近平到正定后對文化非常重視,提出來要挖掘歷史文化潛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他在正定扎扎實實辦了幾件實事:修建常山公園,修繕大佛寺,組建乘飛機旅游觀光的公司……特別是興建“榮國府”,這是對正定發展影響非常大的一件事。
1983年,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要拍《紅樓夢》,需要40畝地搭建一個臨時的攝影棚。習近平當時正在醞釀發展文化旅游業,計劃把正定建成距石家莊市最近的旅游窗口。聽到這個消息以后,他敏銳意識到正定的機會來了,就派人同制作中心聯系,說正定愿意提供40畝地,希望把外景地建在正定。制作中心原計劃投資49萬元,讓縣里投資27萬元,搭建一個2200平方米的《紅樓夢》電視劇拍攝基地,等拍攝完后,就將其作廢。
但習近平認為,這是一次發展正定文化旅游業的機會,他提出要將“榮國府”建成永久建筑,“這樣既可以增加畫面真實感,又能為正定增添新的景觀”。
習近平算過一筆賬,“榮國府”變成固定景點后,游客不僅可以在“榮國府”參觀,還可以在榮寧街吃飯、買紀念品。如果正定縣只有一個隆興寺的話,游客一上午就走了,只在此留半天;如果再加上“榮國府”和榮寧街,游客最少能留一天。這一天之內,要吃喝,要住宿,要消費,這樣他就把錢留在正定了。
說起爭取“榮國府”落地正定,還有一段趣事。多年以后習近平回憶:“那個時候,《紅樓夢》劇組正好要搞‘榮國府’。當時要找依據,就是為什么在正定搞?他們沒有實際的榮國府、寧國府的圖,但是我找到了。在哪兒找到的呢?在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有個專家叫王璞子,是正定人,我托人從他那里找到了圖。再就是請馮老(著名紅學家馮其庸)給了我一個為什么在正定建‘榮國府’的理由。見《紅樓夢》劇組的時候,我說我們這兒完全有資格搞,因為曹雪芹是正定人。他們都笑了,說莫名其妙,曹雪芹怎么是正定人?我說,曹雪芹的老家是正定的,這是馮老提供的。馮老研究紅學,查明了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先是北宋的開國大將曹彬,曹彬是真定靈壽人,真定就是現在的正定,正定府當時的范圍包括河北的靈壽縣,就在正定的隔壁。我就拿這個理由跟他們講,當然也是開玩笑。”話雖如此,做起事來習近平可是認真的。要建設永久保留的“榮國府”需要花費300多萬元。面對巨額投資,當時正定縣的很多領導都認為這是個冒險的項目,搞不好可能收不回成本。習近平見大家都沒什么信心,知道最重要的是解決資金問題,于是他在費盡心思說服他們的同時,開始四處籌錢。
首先,習近平向他北京的一位朋友求助,這位朋友幫助習近平與中央電視臺協商,說服中央電視臺投資38萬元,解決了第一筆資金。隨后,習近平又向時任石家莊市委書記賈然請求幫助。習近平對賈然說,正定縣歸石家莊市(當時地市分設,正定歸石家莊地區)管是早晚的事,修建“榮國府”對石家莊也有好處,現在資金不夠,請賈書記支援20萬元。賈然見習近平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同意了。河北省也協調省財政廳、文化廳等10多個單位,向正定撥出專款172萬元。
習近平還找到了石家莊市紅星機械廠,又說服該廠投資了40萬元。經多方籌集,資金問題終于解決了。
1985年,“榮國府”建設開工。經過一年零八個月的努力,耗資350多萬元、總建筑面積37000平方米的“榮國府”景區順利竣工。果然,“榮國府”沒多久就回了本兒。1986年建成開放以后,“榮國府”第一年門票收入達221萬元,縣旅游總收入1760多萬元。“榮國府”成為正定的一張新名片。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并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馮其庸作為文藝界代表出席會議。習近平在會上見到馮其庸,笑著說,自己當年就是拿馮老提供的理由將“榮國府”落戶正定,“我記得,我們請馮老是1983、1984年的事情,馮老那時候還英姿勃發”。
30多年過去了,習近平當年為正定制定的發展路子,現在還在對正定發展起著指導作用。
來源:學習強國,本文節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著的《習近平扶貧故事》
學員在正定縣政府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