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說起“趕考”“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話題,人們都會脫口而出一個地名——西柏坡。這里,曾經產生并留下了眾多的紅色記憶,其中,作為一個億萬人矚目的紅色地標,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舊址的保存由來,也是一段珍貴的紅色往事。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河北省檔案館開通征集渠道,面向全社會征集建黨100周年檔案資料。今天,在河北省檔案館陸續征集到的珍貴檔案中,我們將“‘西柏坡’是這樣走來的”話題,娓娓道來。
西柏坡紀念館廣場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座落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的北岸,是一個普通的山村。南臨崗南水庫,北依層層峰巒,距省會石家莊市90公里。
西柏坡是老革命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屬晉察冀解放區。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和解放軍總部到西柏坡與中央工委匯合。黨中央、毛主席曾在這里工作和生活了近十個月。在這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決定了中國的命運;召開了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宏偉的藍圖。
在趕考出發前,機關和部隊制定了專門的紀律制度和檔案處置措施。對各種檔案、文件、電訊及相關材料,要立即清理登記、包封,妥為裝箱保管,臨時必須使用的材料,要責成專人攜帶。詳細檢查一切不令人注意的偏僻地方,凡是失去時效又無需帶走的材料,要經本機關最高首長批準后,在兩人以上在場的情況下監督焚燒。凡是一切廢紙、雜字、油印后的蠟紙和復印紙,也一律要燒毀。各機關最后要專門指定一名專人,負責最后的檢查。
遷移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中共中央決定,立即實施遷移行動,出發日期定在3月23日。
中共中央機關決定分三批離開西柏坡。第一批先遣隊,已經先期到達北平完成了接管工作,并為黨中央進駐北平打前站;第二批是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領導人,乘坐汽車從西柏坡,經靈壽、正定北上,向北平進發;第三批是后勤部門和后衛,坐車押運物資,經洪子店、溫塘、平山、石家莊乘汽車北上到北平。
3月23日,天剛蒙蒙亮,承擔遷移任務的大卡車、吉普車就在河灘上整裝待命,這些車輛來自剛參加完平津戰役的四野汽車團。隨行遷移的中直各機關的干部,也已經打好行裝,到指定地點集合。
上午11時,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出發了。第一輛是帶路的前導吉普車,第二輛是毛澤東乘坐的中吉普,第三輛是警衛的中吉普。隨后是劉少奇、周恩來等乘坐的車輛,葉子龍一家乘坐的小吉普車斷后壓陣。中央警衛團的手槍連和一個步兵排分別坐在大卡車上,擔任沿途護衛任務,中直機關的其他工作人員也分別安排乘坐敞篷大卡車。
因從西柏坡到北平道路不平,坑坑洼洼全是土路,所以安排了三天行程。臨行前,伙房特地做了很多發面餅分給大家,準備路上吃。
1949年3月23日,永遠記載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也正是從這一天起,人去物留,中共中央舊址大院從此在這個小山灣里靜靜守候著那份曾經的輝煌。
進京“趕考”路線圖
中共中央離開后,留守人員與建屏縣政府(1958年12月撤銷,并入平山縣)對中共中央舊址進行了交接。為了保護革命遺址和文物,1955年,河北省博物館聯合當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紀念館籌備處。中共中央舊址大院的“寧靜”一直延續到了1958年。
1958年8月,建屏縣經河北省批準,成立了西柏坡紀念館籌備處,并對舊址進行復原建設。
1970年7月1日, 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建設指揮部”。1970年12月開始進行易地復原建設,完成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舊居和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九月會議會址、軍委作戰室的復原工作,并在1971年5月11日開始接待群眾。1978年,又陸續復原了軍委作戰室兩邊的廂房、中央機要辦公室、防空洞、收發保衛室等。
(來源:河北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