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方案

      紅色教育

      培訓咨詢

      電話:0311-80761606

      手機:13582612718
      王老師(微信同號)

      手機:13731188192
      張老師(微信同號)

      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紅色文化
      您現在的位置:西柏坡基地 ? 紅色文化

      紅色音樂文化的河北樂章

      分享: 作者:孫英臣

      紅色音樂文化在紅色文化中獨樹一幟,那美妙動聽、感人至深的紅色音符和旋律,不僅承載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印記與集體記憶,而且凝結著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的價值理念與道德情感。文化有很強的地域性,紅色音樂文化也是如此。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仿佛讓人感受到粗獷豪放的陜北風撲面而來;一曲《瀏陽河》,又讓人沉浸在優美婉轉的湖湘風情之中;而一曲《十送紅軍》,則讓人如同置身1930年代的贛南,感受留戀期盼、難舍難分的軍民魚水情……在紅色音樂文化磅礴浩瀚的交響詩篇中,河北樂章以其獨特魅力、突出貢獻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值得我們欣賞、品評。
      在紅色音樂文化的河北樂章里,跳動著一串串閃光的姓名——張寒暉、曹火星、羅宗賢、安娥、田光、李群、唐訶、生茂、魏風、施萬春……回蕩著一首首動人的樂曲——《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軍民大生產》《八路軍進行曲》《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英雄贊歌》《我是一個兵》《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馬兒啊,你慢些走》……這里僅擷取幾首經典作品,回眸它們誕生的歲月、講述它們背后的故事。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名曲《松花江上》,表達的是東北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誕生在當年集聚了幾十萬東北軍和流亡難民的古城西安,詞曲作者則是河北人、共產黨員張寒暉。
      張寒暉(1902—1946),原名張蘭璞,字含暉,出生在順直省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陽村一個衰敗的書香之家。1925年,他考入北平國立藝專戲劇系,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他返回老家擔任職業學校教導主任兼國文教員。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教學生唱歌,編演秧歌劇,宣傳革命思想,努力把這所學校變成播撒革命火種的陣地,進而點燃了定縣東部革命的星星之火。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張寒暉根據民間曲調《滿江紅》填寫抗日歌曲《告我青年》,號召勞苦青年團結一致、共赴國難。
      1935年9月,張寒暉應邀赴西安,到陜西省立西安第二初級中學擔任國文教員。此時距九一八事變已經整整4年,幾十萬流離失所的東北軍和難民在西安街頭流浪徘徊、啼饑號寒。張寒暉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聽他們控訴日軍的罪行,聽他們傾訴思親思鄉的情感。目睹他們凄慘的遭遇,耳聞他們痛苦的呼號,張寒暉悲憤交加,譜寫了《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這首歌的旋律以環回縈繞、反復詠唱的方式引申展開,如泣如訴、亦悲亦憤,令人愁腸欲斷、聲淚俱下。歌曲激越高昂,于悲痛中蘊藏著抗爭的力量。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愿。在途中,群情激憤的學生們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悲壯的歌聲使圍觀的群眾無不失聲痛哭。
      1937年,周恩來在《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一文中寫道:“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傷心的人斷腸。”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張寒暉因為創作了《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產》等風靡全國的優秀歌曲,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這首氣勢磅礴、堅毅豪邁、熱情奔放的歌曲,自1939年起,便回蕩在祖國的山川大地,縈繞在一代代革命軍人的心頭。
      這首歌原名《八路軍進行曲》,解放戰爭期間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再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了頒定軍歌的命令。這首軍歌的曲作者是作曲家鄭律成,詞作者是來自河北省的著名詩人公木。
      公木(1910—1998),著名詩人、學者、教育家,原名張永年,公木是其筆名,出生在直隸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北孟家莊村一個農民家庭。他從直隸正定省立第七中學畢業后,考入北平大學第一師范學院國文系。學生時代,他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因參加游行示威活動和抗日救亡運動,兩度被捕入獄。1937年七七事變后,公木投筆從戎,經林伯渠介紹奔赴晉綏抗日前線,在程子華任司令員的敵后游擊隊任宣傳股長。1938年8月,他受黨組織委派西渡黃河,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未及畢業,公木調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宣傳科時事政策教育干事,作曲家鄭律成在該科任音樂指導,二人合住一個窯洞。
      1939年春,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迅即唱徹全國。鄭律成大受啟發,激動地對公木說:“咱也搞一部大合唱吧!”公木問:“什么大合唱?”鄭律成興奮地道:“當然是八路軍大合唱啦!”公木聽罷,熱情響應。他仿佛重返硝煙彌漫的戰場,眼前是威武雄壯的隊伍,耳畔是沖鋒陷陣的號角。他激情澎湃、靈感迸發,揮筆立就、一氣呵成,不到一周時間就寫出了《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炮兵歌》《騎兵歌》《沖鋒歌》等8首歌的歌詞。公木每寫成一篇歌詞,鄭律成便拿去作曲。二人互相啟發,配合十分默契。1939年冬,《八路軍進行曲》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演。很快,這首具有排山倒海般革命氣概的進行曲,便在各抗日根據地廣泛流傳,成為激勵廣大軍民團結抗戰、英勇殺敵的精神力量。
      1942年5月,公木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在中共中央辦公廳門口,周揚向毛澤東介紹公木是《八路軍進行曲》的詞作者,毛澤東緊緊握住他的手說:你寫得好啊!寫兵好,唱兵好,演兵好!如今,這首表現了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無堅不摧革命精神的氣勢磅礴、豪邁雄壯的軍歌,已經成為人民軍隊軍威的象征。


      “團結就是力量”


      1943年,日偽軍對我抗日根據地相繼展開殘酷的“清鄉”和“掃蕩”,國民黨頑固派也在一些地區不斷地制造摩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面臨破裂的危險。在黎明前最黑暗的階段,《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猶如激蕩人心的號角,鼓舞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把日本侵略者置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這首歌的詞曲作者牧虹和盧肅都不是河北人,但這首歌的誕生地是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
      2021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全體黨員的回信中說:“78年前,《團結就是力量》從你們那里唱響,成了億萬人民廣為傳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希望你們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1943年夏天,一支由文藝工作者組成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了河北省平山縣北莊村。當時,包括平山縣在內的晉察冀山區老百姓特別苦,給地主納租特別重,因此提出開展減租減息運動。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文藝工作者來到北莊村后,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戰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民渴望生存、要求民主、團結抗戰的力量。北莊村群眾的團結之心、團結之力給了盧肅和牧虹極大鼓舞,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為了配合減租減息運動,他倆就在老鄉屋后的山坡上,用時3天創作了小歌劇《團結就是力量》。由于劇情結束得有些突然,缺乏終止感,他倆又綜合大家意見增加了一個幕終曲,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就這樣誕生了。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就是: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共同抗日,才能形成鋼鐵般無堅不摧的力量。
      這首歌開門見山,起句就點明主題:“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其節奏鏗鏘有力,其情緒慷慨激昂,其氣勢威武雄壯。這首歌沒有采用通常的七聲音階,而是充分運用了中國特色五聲音階的素材,因而具有濃烈的中華民族音樂風格,特別是接連向上的六度大跳進,形成了雄壯有力的磅礴氣勢。整首歌只有68個字,但卻迸發出了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強大力量,表現出八路軍和老百姓團結抗戰的堅強意志,成為團結中華民族奮勇抵抗日寇侵略的號角,給全世界法西斯罪惡勢力敲響了喪鐘。
      優秀的音樂作品總是能夠穿越時空。《團結就是力量》唱響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因此,這首歌誕生以來,唱響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媽媽教我一支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歌從媽媽心頭飛出,這支歌伴隨她走遍祖國山河……”這首歌叫《媽媽教我一支歌》,歌里唱的那首歌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用一首歌來歌唱另一首歌,而且這兩首歌都紅遍大江南北,傳唱不衰,這種現象并不多見。這里要介紹的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作者是來自河北省的著名作曲家曹火星。
      曹火星(1924—1999),原名曹峙,出生在河北省平山縣西崗南村。七七事變后,少年曹火星抱著“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決心,投身抗日救國的革命洪流。1938年2月,他參加平山縣農民抗日救國會,同年4月調平山縣抗日救國青年聯合會宣傳隊(即鐵血劇社,后更名為群眾劇社)任演員、音樂隊隊長。為了宣傳抗日救亡,多才多藝、酷愛音樂的曹火星運用民歌小調填上新詞,進行演唱或教給群眾演唱。1939年冬,他到華北聯合大學文藝部音樂系學習。在抗日歌曲的熏陶、民間音樂的滋養和呂驥、盧肅等名家的指導下,他進步很快,結合中心工作陸續獨立創作了《上戰場》《選村長》《春耕忙》《萬年窮翻身》《春天里喜洋洋》等一系列曲調明快、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
      1943年秋,群眾劇社化整為零深入群眾宣傳抗日。曹火星和另外兩名同志組成一個小組,翻山越嶺來到堂上村。堂上村位于房山縣和淶水縣交界處的霞云嶺上,是一個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也是個抗日堡壘村。當時,抗日戰爭正處于艱苦階段,國民黨頑固派發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蔣介石出版《中國之命運》一書,聲稱“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針鋒相對地提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年輕的曹火星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充滿激憤。他深深明白,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在四萬萬同胞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中國共產黨及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挺身而出,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仆后繼、浴血奮戰。針對蔣介石“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的無恥讕言,曹火星腦海中升起一個鮮明的創作主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他激情滿懷、心潮澎湃,坐在老鄉的土炕上邊寫邊唱,經過反復修改,創作了不朽名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有一天,毛澤東聽女兒李訥唱這首歌,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不科學、不準確,因為中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先有中國,后有共產黨,因此應該在“中國”前面加一個“新”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后來,這首歌就正式定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用樸實的歌詞、滾燙的旋律,表達出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唱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戴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唱出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必然,鼓舞、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闊步前進。正如《媽媽教我一支歌》里唱的那樣,“這支歌飛進幼小心田,這支歌世世代代永不落!”

      (來源:學習時報)


      課程咨詢

      • 王老師

        掃碼微信定制課程

      • 0311-80761606
      • 135826127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半推半就|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熟妇亚洲欧美精品区|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2022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本精| 国产精品性爱|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九九九|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segui久久国产精品| 97国产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