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2025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黨員干部走進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為期一周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專題培訓。作為中國革命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見證著"兩個務必"的誕生。學員們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重溫"進京趕考"的故事: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特意叮囑工作人員把會議室簡陋的木椅帶到北平,告誡全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段歷史與當下全面從嚴治黨形成鮮明對照,引發學員對新時代干部作風建設的深刻思考。
西柏坡干部培訓的特色課程《從柏坡嶺到中南海》中,帶班老師動情講述周恩來總理"三付飯費"的往事。1973年,周總理重返西柏坡時堅持繳納糧票和伙食費,這種嚴于律己的作風,為當代公務員廉潔自律提供了生動教材。在正定縣,學員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工作足跡,學習《知之深 愛之切》中記載的"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思路,這種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對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啟示。
石家莊解放紀念館里,一組數字令學員震撼:在解放石家莊戰役中,5000余副擔架、6萬多名民工組成支前大軍,用獨輪車推出勝利。這種"人民至上"的理念,與當前人社部門推進的"智慧人社"建設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在河北省博物館"抗日烽火"展廳,李混子制造地雷保衛家鄉的故事,啟發學員討論如何在新時期網絡安全戰中筑牢防線。
培訓創新采用"沉浸式教學",在中央統戰部舊址模擬"五一口號"起草過程,學員們分組研討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這種體驗式學習與當下流行的"劇本殺"黨建活動異曲同工,使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結合就業市場的新形勢,培訓班專門設置"西柏坡精神與就業創業"研討模塊,從革命戰爭年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南泥灣精神中汲取穩就業智慧。
結業儀式上,學員們將學習心得轉化為"民生十事"承諾:社保經辦"一窗通辦"、勞動爭議"一站式調處"等舉措,彰顯紅色教育的實踐成果。正如帶隊領導強調:"西柏坡精神不僅是歷史豐碑,更是破解當前人社領域難題的金鑰匙。"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這次培訓啟示我們:發揚"敢于斗爭、善于勝利"的西柏坡精神,就要在靈活就業保障、新職業培育等新賽道上敢為人先。當學員們站在沕沕水發電站舊址——這座我黨創辦的第一座水電站前,更能體會"創新永遠在路上"的深刻內涵。
本次西柏坡干部培訓創新構建"歷史場景+現實問題+未來思考"三維教學模式,為新時代干部教育提供了鮮活樣本。正如參訓學員所言:"觸摸西柏坡的土墻,我們觸摸到的是共產黨人的初心;走過正定的田野,我們走的是新時代的群眾路線。"這片紅色熱土孕育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人社干部在保障改善民生的新"趕考"路上交出優異答卷。
(作者: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