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一、謝忠厚撰文指出,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容,就是由圍繞那段歷史主題的重要課題所決定的。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的歷史主題,是將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到底,向社會主義轉變,進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縱觀那段歷史,可以看到,中共中央圍繞解決歷史轉折的主題,所面對的重要課題,即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大致有四項:一是如何徹底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二是如何建立新中國;三是如何建設新中國;四是如何進行執政黨建設。黨和人民正是在緊緊把握歷史轉折的主題,完成四項重要課題的偉大實踐和理論思考中,造就了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容,它包括:
1、兩個“敢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會議提出了“打倒國民黨”的戰略方針。當時,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還占優勢,還有美國的支持。黨中央對“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可能性作了充分的估計”,敢于殲滅敵人重兵集團,敢于同敵人決戰,當機立斷,抓住有利時機,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賴以維護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1948年底、1949年初,蔣介石發表“求和”聲明,國際上有人提出“劃江而治”的主張。在此風云變幻的關頭,黨中央、毛主席以敢于全勝的精神,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將革命進行到底,在全國范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決不允許使革命半途而廢。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正是在這種實行戰略決戰,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宏偉實踐中所形成的,這是一種抓住機遇,頂住壓力、挑戰,爭取徹底勝利的革命進取精神。
2、兩個“堅持”(堅持依靠群眾,堅持人民參政)的民主精神。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會議決定“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為此,我們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進行了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參戰和生產的積極性,“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同時,黨中央把加強紀律性作為由局部勝利過渡到全國勝利的“一個中心環節”,要求克服某些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克服地方主義、游擊主義,將一切可能和必須集中的權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機關手里。黨中央、毛主席特別強調,把加強紀律性與發展民主結合起來,采用民主集中制,不必搞資產階級的議會制和三權鼎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共產黨領導下與民主黨派、民主人士長期合作,以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體現了一種確立黨、政權、軍隊與人民群眾的新型關系的民主精神。
3、兩個“善于”(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西柏坡時期,毛主席、黨中央面臨如何建設新中國的艱巨而偉大的任務。在九月政治局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上,對新中國建設的國情進行了最初的基礎分析,確定了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目標和方向,并考察了新中國的主要矛盾和五種經濟結構,規定了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進城后要以生產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要求全黨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在戰術上重視困難,很快地學會生產、商業、銀行等技術和管理工作,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鄭重地宣布:“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兩個“善于”,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對“建設新中國”的道路問題進行最初的探索之中,極其鮮明地表現出來的一種按著中國的國情搞建設的科學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定信念和科學精神的高度統一。
4、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創業精神。在西柏坡,執政問題擺在黨的面前。共產黨人會不會變成李自成?能不能經受得住勝利與執政的考驗?這關系到革命的成果能否鞏固,社會主義目標能否實現,中國式的建設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決這個重要課題時,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鄭重地指出:“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主席、黨中央強調執政黨建設,提出“兩個務必”,“就是要使它成為一個政治保證”。這里所體現的,正是一種不以功臣自居,不受權力腐蝕,不被糖彈擊中,勤政廉政,艱苦奮斗的繼續創業精神。
二、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夏月娥主編的《建設一個新世界》一書認為,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容由核心內容決定并服從于核心內容。盡管西柏坡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我們認為主要應該把握其基本內容,因為它們構成了歷史轉折時期基本的主要的革命精神。這些基本內容包括:
1、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這是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前提和基礎。正是為了破壞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我黨我軍面對敵強我弱的敵我態勢,堅信我們必須而且能夠戰勝蔣介石。在三大戰役的決戰中,敢于打從來沒有打過的正規戰、攻堅戰,敢于進攻大城市。在渡江作戰中,發揚了橫掃落葉的徹底革命精神,解放了全中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實質上是敢于對人民負責。我們堅信而且有能力建設好人民自己的國家,能夠引導人民繼續前進,并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說的:“中國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國主義者討乞也能活下去,而且還將活得比帝國主義國家要好些。”
2、實事求是、勇于創造的精神。這是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特別是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的關鍵所在。正是為了破壞舊世界、建設新世界,我們黨既沒有教條主義地理解馬列主義,也沒有照搬外國的經驗,而是從中國自己的實際出發,堅持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在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關頭,實事求是地選擇了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在如何建設一個新世界問題上,實事求是地制定了一系列建設新中國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這一切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3、執行政策、嚴守紀律的精神。這是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保證。正是為了破壞舊世界、建設新世界,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嚴格遵守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只有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敗蔣介石,建設新中國。所以毛澤東同志再三強調,在執行政策和策略的問題上,“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4、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這是破壞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必要條件。正是為了破壞舊世界、建設世界,我們黨領導人民艱苦奮斗幾十年,終于迎來了革命的勝利。在革命勝利的新形勢下,我們黨深知:“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所以,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黨深知,革命勝利后,能否繼續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關系到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因此,毛澤東堅定地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三、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指揮學院路仲仁、何振中撰文指出,西柏坡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具體說來,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抓住機遇,敢于勝利的精神。機遇是事物在運動和展開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轉瞬即逝的現象和條件,能否敏銳地捕捉和利用機遇,科學大膽地作出抉擇和行動,是考驗、測量一個政黨的決策與領導水平的重要標志。
解放戰爭進行到1948年8月,敵我力量的總體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大量處于麻痹徘徊、被動挨打的狀態之中,國民黨反動政權已陷入搖搖欲墜的境地。形勢表明,我軍同國民黨反動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能否抓住這一時機和機遇,敢不敢打我軍從來沒有打過的大仗,敢不敢攻克大城市,敢不敢殲滅敵軍的強大集團,敢不敢奪取更大的勝利已經成為我軍當時戰略決策的重大問題,黨和毛澤東同志根據對戰爭形勢的科學分析,毅然決然地抓住了這個戰略時機,當機立斷地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蔣家王朝失敗的命運,使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大縮短。三大戰役是黨中央毛主席運用馬克思主義革命戰爭理論于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準確選擇戰機,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所創造出來的光輝范例。
2、不驕不躁,毫不松懈的精神。驕傲自滿、不求進取歷來是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大敵。西柏坡精神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不斷地反驕破滿,一鼓作氣,一往無前。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和全黨干部,認真學習和領會毛澤東關于“我黨我軍須穩步前進,不驕不躁,以獲全勝”的指示,不怕疲勞,不怕犧牲,連續作戰,勇往直前。三大戰役遙相呼應、互相配合、緊密銜接、一氣呵成。三大戰役后,敵人戰略上的戰線已全部瓦解,但長江以南地區還在蔣介石手里。針對國民黨的“和平”政治陰謀,毛主席說:“已經有了充分經驗的中國人民及其總參謀部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像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一樣,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
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指導下,全黨全軍士氣高漲,斗志昂揚,并迅速在思想、身體、物質、軍事等方面作好了渡江作戰的準備,百萬雄師在幾個月的時間中便迅速解放了全中國。在由戰爭向建設轉變的斗爭中,在不驕不躁,毫不松懈精神鼓舞下,中國人民迅速醫治了戰爭的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取得了經濟建設上的勝利。
3、保廉戒奢,嚴守紀律的精神。廉潔自律,艱苦樸素是共產黨人的特殊品格。嚴格的革命紀律是共產黨區別其它政黨的顯著標志,是保證黨的戰略決策實現的基本條件。黨中央毛主席之所以能在西柏坡這樣一個小村莊里,指揮千軍萬馬,領導全國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在很短時間里取得勝利,靠的就是全軍上下同甘共苦,黨政軍民艱苦奮斗,高度自覺地執行政策和遵守紀律。在解放戰爭勝利進展的每一個階段,黨中央毛主席反復告誡全黨全軍要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要嚴格執行黨的群眾政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及時處理了隨著戰爭節節勝利而滋長的貪圖安逸、浪費民力、打罵群眾、繳獲歸私等不良傾向。毛澤東親自制定了保廉戒奢,規范黨政軍高級干部的政治紀律,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專門就防止糖衣炮彈的攻擊,保持艱苦奮斗意志作了重要講話。報告中提出的“兩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寫照和座右銘。靠著“兩個務必”的精神和嚴格的紀律,我們成功地接收了大城市,頂住了進城后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各種困難,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
4、善于學習,迎接挑戰的精神。一個民族要想站在時代和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思維。毛澤東同志在全國勝利的前夕指出:“帝國主義者算定我們辦不好經濟,他們站一旁看,等待我們失敗。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么人)學習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在毛澤東同志的號召下,全黨全軍邊戰斗、邊工作、邊學習。在帝國主義封鎖政策下和千瘡百孔的戰爭廢墟上,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嚴峻的挑戰,成功地在城市中站穩了腳,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僅用了六七年的時間便完成了恢復經濟、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巨任務,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生政權。
5、扎根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兵民是勝利之本,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政治目的上、軍事斗爭上、經濟文化上以及它所代表的立場、思想、行動上都完全是與人民利益相一致的,它與人民之間不僅沒有沖突,而且是相依為命、休戚相關的。因此,在軍民之間,軍隊與地方之間,都有著高度的民主與親密的團結。這種高度的民主與親密的團結,共同的革命目標和利益,就產生了我軍無堅不摧的戰斗力,西柏坡精神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軍民團結奮戰,緊密配合。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新民主主義者,如不依靠三萬萬六千萬農民群眾的援助,他們就將一事無成。”在中國人民的解放進程中,戰爭打到哪里,土地革命就搞到哪里,人民解放軍就工作到哪里,獲得了土地的中國農民,興高采烈,爭先恐后支援前線,軍隊所到之處,人民群眾勇躍參軍參戰。陳毅同志曾生動他講:“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四、由王玉平任主編的《西柏坡與新中國》一書在論述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容時指出,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容包括: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嚴守紀律、軍民一致的團結精神;實事求是、立國興邦的創業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自律精神。西柏精神的本質和基本內容相互聯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五、祁剛利撰文指出,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內容可以具體劃分為以下幾點:
1、“兩個務必”的精神。“兩個務必”是西柏坡精神的主題。它是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當時,全國革命勝利在望,毛澤東及時告誡全黨在勝利面前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既是對革命同志的期望和勸誡,又是對我們黨在西柏坡及其以前革命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作風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2、勇于斗爭、善于勝利的精神。1948年9月12日——1949年11月30日,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組織指揮了震驚世界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精銳部隊,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三大戰役其規模、氣勢之大,戰略戰術運用之精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勇于斗爭、善于勝利的精神和氣魄。
3、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失敗已成定局。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實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在全國革命取得勝利后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方向,制定了正確的對內和對外政策,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基礎。
4、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之初,劉少奇便主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廢除了一切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使廣大的貧苦農民翻身做了主人。
六、中共河北省委黨校王建政撰文提出,西柏坡精神,是指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在駐西柏坡期間,所體現和創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由于它產生于中國革命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決定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它集中體現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體現了頭腦清醒、目光遠大的勝利者圖強自律的精神。它的主要內容包括:永不停步,將革命進行到底;執政黨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務必”,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團結高效,加強黨的集中統一。它的核心是教育全黨要經得起新的歷史階段的考驗。它的實質是鞏固和加強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斷地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西柏坡精神主要體現在黨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會議決議,毛澤東等領袖的報告、講話、電文及他們的工作實踐中,西柏坡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