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圖:西柏坡時期的周恩來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紀念“五一”節口號》中正式提出了“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口號。周恩來便同毛澤東等領導人一起,開始籌劃建立新中國,他在經濟、文化、外交、政協會議等方面,對新中國的藍圖進行了構思和描繪。
他較早思考的是經濟問題。他在1948年6月21日寫出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提綱中,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一系列原則問題作了設想與思考。他在提綱中的基本設想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是反對舊民主主義或舊資本主義的經濟方針的”,同時“也是反對農業社會主義或極端平均主義的經濟方針的。”提出了區別新民主主義經濟與舊民主主義經濟的五項原則:“1、無產階級領導的經濟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經濟;2、為多數人還是為少數人;3、以勞動大眾為主附加自由資產階級,還是以資產階級為主附加勞動大眾;4、基本上計劃經濟,還是完全自由主義經濟;5、如果個人或少數人利益與大多數人不沖突時,則大多數加少數;如果少數人或個人利益與大多數發生根本沖突時,則拋棄少數而顧大多數。”關于同農業社會主義或極端平均主義的區別,他提出了工業的科學管理還是行政性強制?工資制度還是供給制度?生產觀點還是救濟觀點?技術進步還是安于落后等問題。他還談到了工業與商業的區別,金融斗爭,稅收政策,公營、私營與合作社三種經濟,國家權力如何運用,新民主主義的合理組織與舊資本主義合理化,工廠委員會與廠長負責制,工會和黨委的作用等。在9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周恩來談到資產階級問題時強調要區別三個問題:一是官僚資本與自由資本的區別,前者是打倒,后者是合作;二是資產階級和獨立小生產者的區別,不要混在一起反;三是工業與商業的區別,要分別壟斷性、投機性和人民生計所需要的。他指出,這些雖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但它是受到人民政權多種方式節制的資本主義。他所思考的這些問題是成系統的,不僅對當時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許多思想對今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充分表現出其遠見卓識的戰略思想。
圖: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在文化藝術方面,周恩來為新中國文藝建設廣攬人才。在他親自安排下,一大批文化藝術界人士來到解放區,為繁榮新中國的文化和藝術事業準備了重要條件。
隨著大城市的相繼解放,涉外事務日益增多。周恩來為黨中央起草了許多外交工作的文電,對有關問題規定了暫行的方針和政策,預示著即將成立的新中國將徹底結束百年屈辱的外交歷史。
圖: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周恩來還以很大的精力籌備新政協會議的召開。除親自擬定商討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愛國民主人士名單外,還擬定了《關于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主持起草了共同綱領草案,審改了新政協會議的其它文件,為新政協會議的召開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學習紅色歷史,不僅是為了了解昨天,更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和開創明天。一處處斑駁的舊址,一件件當年留下的用具、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頁頁手寫的文字材料,記錄著當年的歷史,也見證了時代的變幻。不僅真實和鮮活地展示出紅色年代悲壯而輝煌的歷史,更啟發著新時代青年干部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與思考。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在培訓過程中帶領學員進行深度現場教學,現場教學最鮮明的特點是在特定的現場進行,比課堂教學更形象生動,更具體驗性,能給學員帶來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西柏坡、冉莊地道戰、白洋淀等紅色圣地及革命老區開展,以及到實地考察千年大計雄安新區等。
(來源:河北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