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紅色教育基地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通過充分挖掘和開發(fā)紅色資源,搭建黨性教育大課堂,可以使領導干部在與歷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對話中,不斷進行觸及思想、深入靈魂的反思與感悟,實現(xiàn)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蛻變,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西柏坡紀念館
延伸黨性教育課堂
主題鮮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強的紅色教育基地讓黨性教育變得具象化。如黨的一些重要會議遺址:七屆二中全會舊址、九月會議舊址等,那些重要的歷史資料和珍貴的歷史圖片,向大家講述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在先進人物事跡陳列館中感受優(yōu)秀人物的成長歷程和奮斗足跡,以史鑒人、以情動人;在肅穆的烈士陵園中重溫革命者短暫且輝煌的人生履歷,以史感人、以淚催人。這些都讓黨員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黨性教育,使黨性教育變?yōu)榭梢暤木窈涂捎|的信仰。
現(xiàn)場教學是黨性教育的有效教學方式,具有情境體驗、直觀生動的鮮明特點,最大亮點和優(yōu)勢在于“體驗式”,帶入感強。紅色教育基地正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種功效,用活紅色資源,讓真實的歷史現(xiàn)場變成現(xiàn)實的課題,把真實的歷史事件變成鮮活的教材,在“故地重游”“情景再現(xiàn)”中實現(xiàn)理論與現(xiàn)實的結合、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在所設定的特定歷史空間中更有利于黨員干部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和靈魂的碰撞。
西柏坡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拓寬黨性教育視野
紅色教育基地是進行黨性教育培訓的鮮明特色和最大優(yōu)勢,可以把紅色傳承作為使命擔當,用黨的光輝歷程、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來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
紅色教育基地中關于黨的歷史的內容,記錄著我們黨從誕生、發(fā)展到壯大的光輝歷程,承載著無數先烈的崇高精神和歷史榮光,是增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筑牢宗旨意識的有效途徑。西柏坡精神等中國革命精神,是黨史黨紀黨風方面的“富礦”,更是加強作風建設和廉政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這些富含紅色基因的文化歷史和革命精神,拓展黨性教育的載體和途徑,可以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汲取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歷史經驗,這些正是黨性教育最好的教科書。
立足紅色教育基地的資源稟賦,深挖紅色文化內涵,重視源頭梳理和內涵挖掘,注重理論研究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積極探尋紅色教育基地在黨員干部黨性教育中的實現(xiàn)路徑,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將紅色資源有效轉化為黨性教育的教學資源,培植紅色教育基地產業(yè),形成黨性教育特色,著力打造黨性教育品牌。
西柏坡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增強黨性教育深度
通過紅色教育基地,建立起歷史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通道,拓展了感性與理性交融的平臺,構建了理論與實踐連接的脈絡,在給黨員干部帶來強烈思想震撼的同時,使黨性教育在他們心靈深處留下深深的烙印。
通過紅色教育基地加強黨性教育,可以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我們黨之所以篳路藍縷,從戰(zhàn)火紛飛中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書寫一段苦難輝煌,得益于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理想信念、嚴格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以及過硬的作風。通過對黨的歷史、革命精神的學習和對革命人物先進事跡的思考,對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立足革命圣地西柏坡,深挖西柏坡及其周邊的紅色歷史,整合河北優(yōu)質紅色文化資源,以“弘揚西柏坡精神”為己任,面向全國各地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開發(fā)定制系列培訓課程。通過專題教學、現(xiàn)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浸入式教學、紅色尋訪等多種方式,探索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內涵,對歷史經驗進行深挖掘與新拓展,把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真正扎根于黨員干部的靈魂深處,觸及思想本質,講好紅色故事,體現(xiàn)紅色智慧,弘揚紅色精神,傳播紅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