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一、歷史地位:新中國誕生的精神搖籃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地點。1948年5月,中共中央遷駐于此,毛澤東同志在此主持召開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一指示不僅為解放戰爭勝利奠定思想基礎,更成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精神綱領。西柏坡作為“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象征,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從農村走向城市、從革命轉向建設的重大歷史轉折。
二、教育資源:多維立體的紅色文化矩陣
1. 舊址群與紀念館 西柏坡現存中共中央舊址13處,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故居和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原貌保存的軍委作戰室、中央大禮堂等場景,讓參觀者直觀感受革命年代的艱苦環境。西柏坡紀念館則以“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為主題,通過2000余件文物、文獻和影像資料,系統呈現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決策歷程。 2. 特色主題展館 - 廉政教育館:以“牢記兩個務必”為核心,梳理中國共產黨百年反腐倡廉史,展現老一輩革命家勤政為民的典范; - 國家安全教育館:通過38位杰出情報人員的真實事跡,揭示隱蔽戰線對革命勝利的貢獻; - 精神體驗基地:通過情景模擬、紅色尋訪等互動形式,深化對西柏坡精神的理解。
三、教育模式:創新驅動的紅色傳承實踐
基地突破傳統教育形式,形成“理論+實踐+體驗”的立體化教學體系: - 專題教學:邀請中央黨校、高校專家圍繞西柏坡精神、黨建理論等開展深度講座; - 現場教學:在中共中央舊址、豐碑林等實景中開展沉浸式教學,強化歷史代入感; - 體驗式教學:通過模擬“支前運糧”“紅色劇本殺”等活動,重現革命場景,激發學員情感共鳴。 基地年均接待學員超3萬人次,培訓范圍覆蓋全國30余個省級行政區,成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首選平臺。
四、發展現狀:紅色教育范本的升級迭代
近年來,基地依托河北紅色資源網絡,聯動狼牙山、白洋淀、正定等地,打造“大西柏坡”教育矩陣。硬件設施上,配備可容納500人的標準化酒店、400人會議室及智慧化教學系統,實現“吃住行教”一體化服務。同時,基地開發定制化課程,針對不同單位需求設計鄉村振興、廉政建設等專題培訓,推動紅色教育從“標準化”向“精準化”轉型。
五、時代意義:趕考精神的永恒回響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氣概和“永不停滯、永不自滿”的執政警醒。在新時代背景下,基地通過紅色教育: 1. 強化理想信念:幫助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警惕“四種危險”; 2. 賦能基層治理:將“兩個務必”與鄉村振興、作風建設結合,提供實踐方法論; 3. 培育青年擔當:通過青少年研學項目,讓紅色基因融入新一代的精神血脈。
結語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時代精神的傳播者。它用鮮活的革命遺產回答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歷史之問,以創新的教育模式詮釋著“趕考永遠在路上”的現實命題。未來,這座精神燈塔將繼續照亮中華民族的復興征程,激勵后人以“趕考”之心答好新時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