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2025 年 3 月,我隨單位黨員隊伍赴西柏坡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開展黨日教育活動。這座位于太行山東麓的小山村里,不僅留存著中國革命最后的農村指揮所,更沉淀著 "兩個務必" 的精神密碼。當我們站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看著斑駁的桌椅,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一、重溫歷史記憶,筑牢信仰根基
在西柏坡紀念館的展廳里,大量文物無聲訴說著那段 "進京趕考" 的歲月。西柏坡干部培訓的講解員介紹,正是在這里,中國共產黨制定了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動員了億萬農民支援解放戰爭。這種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的工作方法,讓我們深刻理解了 "人民至上" 的深刻內涵。
在廉政教育館,我們看到了當年中央機關艱苦樸素的生活場景。毛澤東同志的補丁睡衣、朱德同志的粗瓷碗,與個別黨員干部腐化墮落的案例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沉浸式的警示教育,讓 "兩個務必" 的要求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為可感的精神標桿。
二、沉浸式體驗教學,激活紅色基因
在西柏坡培訓基地的安排下,我們參與了 "重走趕考路" 情景教學。徒步 3 公里體驗模擬支前運輸、傷員救護等活動。當我們用獨輪車運送糧食時,真切感受到當年群眾支援前線的艱辛與奉獻。培訓老師說:"獨輪車不僅承載著物資,更承載著民心所向。"
在 "三大戰役" 推演現場,我們分組扮演不同角色,通過模擬決策、兵力調配,深刻理解了戰略思維與全局觀念的重要性。這種互動式教學打破了傳統黨課的枯燥模式,讓紅色教育真正入腦入心。一位年輕黨員感慨:"原來歷史不是書本上的鉛字,而是無數人用智慧和生命書寫的答卷。"
三、傳承 "兩個務必",凝聚奮進力量
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培訓結業儀式上,全體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當我們齊聲誦讀 "兩個務必" 時,聲音在太行山間久久回蕩。這次培訓不僅讓我們重溫了黨的光輝歷史,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新時代黨員肩負的使命。正如培訓基地老師所說:"西柏坡精神不是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是指引我們繼續 ' 趕考 ' 的精神火炬。"
返程途中,我望著車窗外的風景,思緒萬千。西柏坡的黨性教育,不僅是一次黨性的錘煉,更是一次思想的覺醒。當我們將 "兩個務必" 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將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化作行動自覺,才能真正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這次西柏坡黨性教育之行,讓我深刻體會到:紅色教育不是簡單的歷史回顧,而是要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這代黨員更需要傳承紅色基因,保持 "趕考" 的清醒與堅定,用實際行動續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