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1949年3月,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提出了著名的“進京趕考”命題。彼時,中國共產黨即將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面對全新的執政考驗,這一命題體現了黨對自身角色轉變的清醒認知,以及對執政挑戰的深刻洞察。歷經七十余載,時代在不斷變遷,“趕考”的精神內核卻始終熠熠生輝。在新時代,“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理念,正是對“進京趕考”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自我革命精神與責任擔當。
一、“進京趕考”:筑牢執政為民的作風根基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即將取得全國政權,面臨著如何建設新中國的重大課題。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向全黨發出“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號召。這“兩個務必”,不僅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更是對全黨提出的明確政治要求。
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依靠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句質樸的民謠生動地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黨的無私奉獻。進入城市后,黨面臨著各種新的誘惑和挑戰,“兩個務必”的提出,旨在提醒全黨要時刻警惕驕傲自滿情緒,防止脫離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執政為民的作風筑牢了根基。
二、西柏坡干部培訓:作風建設是永不停歇的時代答卷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對作風建設的高度重視。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整風整黨運動,到改革開放后的黨風廉政建設,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作風建設貫穿了黨的建設全過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祛疴治亂,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出臺中央八項規定,持續糾治“四風”,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上向善。
在新時代,“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涌現,對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持續加強作風建設,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黨的作風建設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三、西柏坡干部培訓:傳承趕考精神,書寫新的時代篇章
從“西柏坡進京趕考”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變的是與時俱進的自我革新。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我們要傳承和弘揚“趕考”精神,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著,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
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以“兩個務必”為指引,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將作風建設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以制度的剛性約束確保作風建設取得實效。
西柏坡干部培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趕考”仍在繼續,作風建設永無止境。讓我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趕考”精神,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