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西柏坡紅色培訓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創新實踐,成為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為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發源地,西柏坡與雄安、白洋淀共同構成京津冀紅色教育矩陣,為2025年思政教育注入全新活力。這里不僅是革命歷史的見證地,更是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場,通過融合革命傳統與現代化教育理念,開啟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一、以歷史為根基,重塑思政教育理念
西柏坡紅色培訓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核心理念,將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時期的革命智慧融入課程設計。通過實地探訪中共中央舊址、七屆二中全會舊址等歷史場景,學員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兩個務必”精神的時代價值。與此同時,課程結合雄安新區建設的現代化實踐與白洋淀生態保護的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學員從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理解國家戰略的深遠意義,從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
二、創新教育模式,打造沉浸式學習體驗
2025年的思政教育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以西柏坡為核心,聯動雄安、白洋淀的多元場景,構建“行走的思政課”。學員在雄安新區規劃館中探討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在白洋淀生態保護區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這種跨區域的互動教學,既強化了理論學習的實踐支撐,也激發了學員的主動思考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劇演繹等形式,革命歷史與當代發展被轉化為生動的教育素材,讓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
三、聯動區域資源,構建協同育人網絡
西柏坡、雄安與白洋淀三地的協同發展,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撐。西柏坡作為紅色文化樞紐,雄安承載創新發展的使命,白洋淀體現生態文明的成果,三者共同形成“歷史-未來-自然”的教育閉環。學員通過調研雄安智慧城市的建設案例,思考科技創新如何服務于國家戰略;在白洋淀的實地考察中,理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之道。這種跨學科、跨領域的資源整合,使思政教育跳出單一維度,形成多層次的育人體系。
四、成果轉化:培育新時代的使命擔當者
西柏坡紅色培訓的系統學習,讓學員們不僅深化了理論認知,更在行動中踐行使命。2025年的教育成果展現為一批批青年骨干主動投身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領域,將紅色精神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參與雄安社區建設的學員運用所學知識推動數字化治理;在白洋淀環保項目中,青年志愿者通過創新模式助力生態修復。這種“知信行合一”的教育效果,標志著思政教育從“入耳入腦”走向“入心入行”。
結語:賡續紅色血脈,譜寫未來華章
西柏坡紅色培訓以歷史為鏡、以實踐為尺,為思政教育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通過整合西柏坡、雄安、白洋淀的教育資源,新時代的思政教育不僅傳承了革命精神,更在創新中回應了國家發展的現實需求。未來,這一模式將持續激發青年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意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