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作為中國革命精神的傳承地,始終以“兩個務必”和“趕考”精神為核心,通過沉浸式、多維度的教育實踐,對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產生深刻重塑作用。從歷史場景的活化利用到創新教育模式的開發,教育基地已成為新時代加強黨性教育的重要載體。
一、以歷史場景喚醒初心使命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依托中共中央舊址、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等歷史遺存,通過“現場教學+情景還原”的方式,讓黨員干部置身革命年代的時空語境。例如,在復原的毛澤東舊居和中央軍委作戰室中,學員們能直觀感受到“一部電話、兩張地圖、三張桌子”指揮千軍萬馬的艱苦條件。這種空間敘事策略不僅強化了歷史代入感,更通過對比當下物質條件與革命年代的巨大差異,激發黨員干部對“艱苦奮斗”精神的深層認同。正如西柏坡紀念館所強調的,這種教育模式實現了從“打卡”到“精神共鳴”的轉化。
二、以多元教育模式錘煉政治品格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采用“五位一體”教育體系,涵蓋專題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等模塊。在廉政教育館的展陳中,學員們通過觀看腐敗案例警示片與革命先輩廉潔事跡的對比,深刻理解“自我革命”的必要性。例如,某學員在參與“重走趕考路”體驗活動后,將西柏坡精神總結為“決策時的審慎、執行時的果敢、誘惑前的清醒”。
三、以實踐轉化檢驗教育成效
黨性修養的終極價值在于指導實踐。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特別注重教育成果向實際工作的轉化,在培訓中設置鄉村振興案例分析、基層矛盾調解模擬等實踐課程。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通過歷史浸潤、實踐錘煉和制度保障的三重路徑,構建起黨性修養重塑的完整鏈條。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延續了紅色基因,更賦予“趕考”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它既是黨員干部自我革新的熔爐,更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