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源頭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的北洋行營將弁學堂。歷經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幾個階段。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1912年更名陸軍大學遷往北京,同年袁世凱在原址成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袁世凱到直隸后急切地要編練北洋軍,而編練新式軍隊又需要新式軍事人才。這樣,他就以保定為基地發展軍事教育,近代軍事教育開始在保定崛起。
速成武備學堂學制兩年,共辦3期。學堂共培養各種軍事人才1412人,其中很多人受到袁世凱、馮國璋、段祺瑞的重用,成為北洋軍閥的骨干。學堂設有留學生預備班,學生在此學習后,經考察合格,才能派遣出國。蔣介石(原名蔣志清)便是讀預備班后留學日本的。
袁世凱不僅開辦陸軍小學堂和中學堂及各種速成學堂,而且開辦陸軍大學堂。陸軍大學堂為全國最高軍事學府,相當于日本的陸軍大學。當時,清廷多次申明,陸軍大學堂必須在京師開辦,而袁世凱為同清廷爭奪辦學權,為自己的北洋軍培養高級軍事人才,千方百計要將陸軍大學設于保定。
1912年2月,清帝下詔退位,清王朝宣告結束。2月13日,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陸軍大學遷京后,陸軍部決定在保定軍官學堂原址開辦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1912年10月20日正式開學。
陸軍軍官學校位于保定東郊,學校由本部、分校、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組成。正門建筑高大,面闊三間,門楣懸掛一幅黑漆巨匾,上書“陸軍軍官學校”六個金色大字,有石獅一對雄踞大門兩側。北院為生活區,建筑設施應有盡有。南院是學校的中樞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尚武堂位于中院中央,是全校最高建筑,也是學校中樞所在。門廳兩側有一副楹聯:
報國有志,束發從戎,莘莘學子濟斯望;
尚父陰符,武侯韜略,簡練揣摩成一廳。
保定軍校學制三年。1923年8月,由于軍閥混戰、經費無著等原因,隨著第九期學生的畢業,保定軍校宣告停辦。
軍校自開辦至結束,歷時11年,共辦9期,培養各類軍事人才6553人。
對保定軍校,孫毅將軍題詞:“中國近代軍事將領的搖籃。”楊成武將軍曾說它“上承天津北洋,下開廣州黃埔,是對近代中國軍事教育影響深遠的一所值得紀念的學校”。1924年開辦的黃埔軍校,從校長蔣介石,到教育長鄧演達,教練部主任李濟深,教官錢大鈞、顧祝同、劉峙、陳誠、張治中、季方等,都是保定軍校(堂)走出的學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縱橫馳騁的軍界風云人物蔣方震、吳佩孚、蔣介石、葉挺、李濟深、張治中、陳誠、傅作義、鄧演達、白崇禧、趙博生、董振堂、陶峙岳、王以哲、蔣光鼐、唐生智、劉文島、張克俠、何基灃、劉文輝、鄧錫侯、楊杰、郝夢齡、吳克仁、孫傳芳、張群、顧祝同等,都曾是保定軍校的教師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