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冉莊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時,傳說楊業之子楊延昭部將在村北河畔荒原筑營戍守,冉莊因此而一度繁榮,初具小鎮規模,故冉莊素有唐村宋鎮之說。街上兩棵老槐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大槐樹
冉莊地道一般寬0.7至0.8米,高約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順沿東、西、南、北大街挖成4條干線地道,再由干線延伸出20多條支線,直通村外和周邊幾個村,最后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四通八達、上下呼應,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
地道內部
抗戰時期,冉莊人民飽嘗了日寇的血腥屠殺,經受了血與火考驗的冉莊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強暴,奮起抗日,利用地道優勢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余名,其中較大的戰役5次,榮獲了地道戰模范村的光榮稱號。
由于冉莊地道戰遺址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力,冉莊地道戰紀念館1959年建館,遺址于1961年被定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被確定為首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評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2009年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命名為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2011被評為全國4A級旅游景區,2014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同時冉莊村于2007年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鍋臺地道口
冉莊地道戰遺址的保護工作一直得到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三次作出批示,并于2004年11月9日親臨冉莊視察,當場指示:冉莊地道戰遺址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一個重要體現,很有代表性,一定要維護好、保護好、宣傳好。而且要把旅游搞旺,這是一個很好的旅游景點。
夾壁墻地道口
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冉莊地道戰遺址擁有保護區20萬平方米,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較為完整的保存了地道3000米,各種巧妙的地道口32個,房屋693戶,另有廟宇6座。
許多影視片如《地道戰》、《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平原游擊隊》、《劉關張傳奇》等都曾在此拍攝。近幾年電視劇《地道戰》及動畫片《地道戰》的熱播,進一步擴大了冉莊地道戰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每年來冉莊地道戰遺址參觀的游客都達到100萬以上人次。
高房工事
千年古槐、錚錚大鐘,記錄著冉莊悠久的歷史淵源。古鎮冉莊,在現代史上,重彩濃筆,以神出鬼沒的地道戰寫下了輝煌的一頁,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