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紅色的基因已融入血脈。
石家莊,“開國第一城”。這里被視為“新中國的試驗田”,不僅僅因為是全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還因為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華北人民政府在這里成立,新中國的金融、新聞等多項事業也從這里起步。
“奪取大城市之創例”
形似槍桿利劍的解放石家莊紀念碑,剛毅地矗立在百年大石橋之南,至今,它仍是石家莊的“第一地標”。主碑正面鐫刻著朱德總司令《攻克石門》一詩。
1947年11月6日戰幕拉開,按照朱德“勇敢加技術”的要求,發揚了軍事民主、發動了士兵群眾,晉察冀大軍僅用六天六夜,就把國民黨號稱“坐守三年沒問題”的石門給攻克了。
解放石家莊次日,朱德發來嘉獎電,稱解放石門,“這是很大的勝利,也是奪取大城市之創例”。
在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形勢圖上,第一個插上紅旗的大城市就是石家莊。
解放石家莊后,正太、平漢、石德鐵路線交通樞紐掌握在手,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黨中央在西柏坡提供了交通、安全、供給保障,也為中共中央立足華北指揮全國戰局創造了條件。
《人民日報》在平山創刊
在石家莊平山里莊的《人民日報》印刷廠舊址、第一任社長張磐石的老屋里,那青的磚、灰的瓦和吱呀呀的老方桌,記錄了報社初創時的艱辛。
“1996年時,平山遭遇大洪水,老鄉們一心想著把《人民日報》的老院子搶救出來,甚至把救自家屋子放在了后面。”中國黨史學會文化建設委員會常務理事王律說,就是黨和人民的這種深情厚誼,留住了中國新聞珍貴的記憶。
1948年6月15日,華北《人民日報》在平山里莊村創刊,實際上起著中共中央機關報的作用。
中央人民政府從這里走來
為適應當時解放戰爭形勢需要,中共中央決定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成立華北人民政府。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建立新中國探索積累管理及建設經驗,為新中國政權建設奠定基礎。
翻開1948年8月份的老報紙,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各大解放區報都刊登過一則“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華北某地舉行”的重要消息。而當時這個保密地點,就在石家莊人民禮堂。如今,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設在石家莊民間工藝博物館。據黨史記載,后經選舉,依法當選為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在大會開幕時稱,這次人民政府人民選的大會“將成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前奏和雛形”。
隨著戰勢發展,建立全國性政權很快成為現實。1949年3月,華北人民政府隨黨中央“進京趕考”,隨后,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在華北人民政府的基礎上迅速成立起來,最終完成了新中國的建國大業。
人民銀行在石家莊創建
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在政權建設、發展經濟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措施。1948年12月,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這也為新中國統一財政、恢復發展經濟積累了重要經驗。
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55號,熱鬧商圈的邊緣,隱藏著一座聲名赫赫的“小灰樓”,它親歷了這段歷史。前廳內的大型銅制臺歷,將時間永遠定格在1948年12月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人民幣正式開始發行。
首批人民幣印出后,被立即送往西柏坡,由董必武面呈毛澤東審閱。毛澤東望著嶄新的人民幣高興地說:“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有了自己的政權,現在又有了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這才真正是人民當家做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