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84136144(王老師)
郵件:84136144@qq.com
培訓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莊祥泰路66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戰略要求,這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將我們對文化作用的認識、對文化自信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境界。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吸收中外優秀文化養分所創造出來的先進文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如何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特別是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
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
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根植于中華民族深厚的土壤中,凝聚著中華民族之精神,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成果是中華優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不懈奮斗,努力探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持續推動中國革命發展、國家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行了艱辛的理論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都是紅色文化寶貴的理論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化寶庫。另一方面,紅色文化的物質表現又成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紅色文化資源如井岡山革命博物院、延安革命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等革命文化紀念館和紀念地,毛澤東故居、周恩來故居、鄧小平故居等老一輩革命家故居,以及南湖“紅船”等不勝枚舉的革命文物,都植根于中華文化土壤,與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遺產一樣,都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明的鮮明標識。
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許多新的重大部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當今時代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色文化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重要論斷,“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的實干精神,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二者內在邏輯相統一。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精神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成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已經作為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戰略考量,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使得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真切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仰、科學制度、崇高精神、優良作風和寶貴品質,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同時,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質和豐富內涵,在思想引領、文化傳播、文明創建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時代必須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斷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新時代弘揚紅色文化的新舉措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紅色文化傳承的核心是紅色精神的傳承。只有深入挖掘精髓要義、揭示時代價值,紅色文化才會釋放出更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孕育形成了內涵豐富、具有不同時代特點的紅色精神。從紅船精神到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的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精神生動闡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品質,凝練成為紅色文化的內在核心,充實豐富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深刻內涵,賦予了紅色文化持續發展和不斷增強的生命力。為了推動紅色文化向前發展,要進一步組織科研院所、專家學者進行研究闡釋,挖掘紅色文化在政治、社會、教育、藝術等領域所體現出來的多重內涵;要進一步提煉和傳承紅色文化精神,推動紅色文化與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交流互鑒、兼容并包;要推動紅色文化進學堂,積極利用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黨性教育;要增強紅色文化活動的儀式感,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革命遺址、烈士紀念園等場所,在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及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如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展示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弘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增進群眾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
合理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并作出了“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等重要論述,這些論述為推進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為此,首先要有效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是在特殊歷史環境下形成的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因此,在挖掘、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增強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意識,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遺址、遺跡、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利用;其次,要重視紅色文化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社會效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要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將社會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最后,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紅色文化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融合發展,將紅色旅游作為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的重要載體,形成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注重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堅持產業化開發,吸引金融行業、民間資本、社會力量進入經營性紅色文化產業發展領域,培育一批自主經營、自主創新的紅色文化市場主體。
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這為打造文化自信創造了歷史機遇。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質特征。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鑒外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傳承紅色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根據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在保持原有紅色文化價值的同時,融入時代精神,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內涵,在現代智慧成果中加入紅色文化的元素;要創新紅色文化的傳播手段,充分利用新興媒體推進“互聯網+紅色文化”的發展,加強紅色文化網站平臺和數據庫建設,完善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紅色文化傳播體系;要繁榮紅色文藝創作,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文藝創作的最高準則,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單位:內蒙古黨校)